:::
鍵盤操作說明

性平教育

請以左、右方向鍵切換「最新公告、重要宣導、性平調查申請、多元性別、活動分享、好站連結」之頁籤
✥最新公告

 

※臺北市政府邀請你一起認識多元性別

 

無邊際彩虹護照

 

※立法院於112/7/28三讀通過”性別平等教育法”修正草案,期盼建立更完善的性騷擾防治制度

 

在MeToo事件浪潮下,促使性騷擾防治制度備受矚目,立法院召開臨時會,審議《性別平等教育法》、《性別平等工作法》及《性騷擾防治法》等性平三法,其中性別平等教育法的修正重點如下:

一、擴大適用學校類型及將教師、職員、工友、學生定義提升至本法位階

(一)原性平法適用範圍為公私立各級學校,本次修法為完善教育機關之監督體制,將軍事學校、預備學校、警察各級學校及少年矯正學校納入性平法適用範圍。

(二)教師、職員、工友、學生定義提升至本法位階,並將實習場域之實習指導人員納入教師定義,且將學生事務創新人員納入職員、工友定義

二、校長與教職員工性與性別有關專業倫理納入性平法規範

(一)本次修法明確定義「校園性別事件」包含性侵害、性騷擾、性霸凌,並增訂納入「校長或教職員工違反與性或性別有關之專業倫理行為」

(二)本次增訂考量校長、教師、職員、工友於執行教學、指導、訓練、評鑑、管理、輔導學生或提供學生工作機會時,具有權力不對等情形,與學生在與性或性別有關之人際互動上,自應遵守專業倫理,不得與學生發展有違專業倫理的行為,為了校園裡的「不對等之權勢關係」不被濫用,保護處於不利地位的學生,使其避免遭受傷害。立法院審查時,考量未成年學生心智發展尚未成熟,更需要保護,因此明定學校師長不得與未成年學生發展親密,同時也於相關條文中,增訂「不得利用不對等之權勢關係」文字,使立法意旨更為明確,以維護友善性別平等教育環境,相關事項將於防治準則中明定。

(三)此次修法,已授權中央主管機關於防治準則當中,增加訂定與性或性別有關專業倫理事項、主動迴避陳報事項,高級中等以上學校也必須據以訂定專業倫理規範,公告周知,以營造安全的性別友善校園,發展師生互動的專業關係,確保學生的學習權益與福祉。

三、加強校園性別事件防治教育宣導及提供學生保護與協助措施

(一)因應實務需求,當事人之法定代理人若不能或難以行使親權或監護權,較無法協助當事人進行權益主張,本次修法增訂「實際照顧者」可代為主張

(二)性平法增訂學校應積極推動校園性別事件防治教育,提升校長、教師、職員、工友及學生尊重他人與自己性或身體自主之知能,每年定期舉辦校園性別事件防治教育宣導活動,並評鑑其實施成效。

(三)學校調查處理校園性別事件期間,除採取必要處置,保障當事人之受教權或工作權外,增訂不得對學生有足以影響其受教權、工作權或申請調查之行為。

(四)另增訂法律協助及社會福利資源轉介服務。此外,考量對學生保護完整性,非屬於性平法規範的性侵害、性騷擾、性霸凌事件,只要被害人為學生,學校亦應提供前面所述各項心輔及資源轉介等相關協助。

四、精進學校與主管機關調查處理機制,避免權勢不對等關係影響

(一)行為人為校長、教師、職員或工友者,於立法院審查增訂應成立調查小組且成員應全部外聘,以健全調查機制。

(二)倘若校長為行為人,考量校長身分權力及人際影響力較大,為避免主管機關藉由改變行為人身分而規避事件管轄責任,增訂無論行為人是現任校長或曾任校長,均由主管機關受理申請調查。

(三)增訂校長涉及校園性別事件時,由主管機關所設性平會調查處理,如性平會認情節重大,有於調查期間先行調整或停止其職務之必要者,得由學校主管機關調整或停止其職務。

(四)為規範涉有校園性別事件之人退休(伍)或資遣案,學校必須審酌教職員、公務員或軍職人員之停聘、解聘、不續聘、移送懲戒、送請監察院審查、依法核予停職或免職等情形後,作成相關人事行政行為,始可決定是否同意退休(伍)或資遣案,俾利調查程序順利進行,以及避免事後因為法律關係變動,產生須追討退休(伍)金之情形。

五、強化主管機關對學校提供諮詢輔導與適法監督

(一)增訂行為人為校長、教師、職員或工友者,主管機關申復審議結果發現,學校之處理結果,有違法或不當,必要時,得依所設性別平等教育委員會之處理建議,逕行改核或敘明理由交回學校依法處理之規定,並得追究相關人員行政責任,以強化主管機關介入督導機制。

(二)對於學校調查處理校園性別事件有違失者,增訂主管機關應將其納入學校評鑑、扣減獎(補)助或行政考核,並追究相關人員責任。

六、當事人得請求懲罰性賠償金

為保護學生權益,加嚴行為人處置措施,增訂行為人為學校校長、教師、職員或工友,學生因校園性別事件事件受有損害者,行為人應負損害賠償責任,法院得因被害人之請求,依侵害情節,行為人為教職員工,酌定損害額一倍至三倍之懲罰性賠償金;行為人為校長,得酌定損害額三倍至五倍之懲罰性賠償金。

 

為了讓大家更快了解,可以參考以下圖示,讓你輕鬆掌握重點!

 

  • 立法院三讀通過性別平等教育法修法重點圖示(圖為NOWnews整理)
    立法院三讀通過性別平等教育法修法重點圖示(圖為NOWnews整理)

<以上內容節錄教育部學生事務與特殊教育司公告新聞及今日新聞>

 

✥重要宣導

 

※性別平等教育教什麼?–更多認識,不再歧視

 

        性別平等教育法於93年6月23日公布,其立法精神係以教育方式教導尊重多元性別差異,消除性別歧視,促進性別地位之實質平等;而尊重性別差異,包含教導學生認識及尊重不同性別、性別特徵、性別特質、性別認同、性傾向,係性別平等教育之核心內涵, 教育部主張性別平等教育目的在教會孩子了解尊重,防止霸凌歧視。教育部聲明,教育現場使用之教科書都經過無數次教育專家嚴謹的編輯審查,讓孩子在每個不同的階段接受適合他們的教育並學會保護自己,以營造無偏見歧視的性別友善教育環境,減少誤解及偏見,進而避免發生校園性霸凌事件。 是故,性別平等教育內容絕非網路不實傳言或某特定團體扭曲之內涵。落實「更多認識、不再歧視」,保障每位學生的受教權益才是的性別平等教育的真正目標 <  以上文字節錄自教育部2018.11.11記者會新聞澄清資訊稿>


※跟蹤騷擾也犯法?–跟蹤騷擾防制法

 

為保護個人身心安全、行動自由、生活私密領域及資訊隱私,免於受到跟蹤騷擾行為侵擾,維護個人人格尊嚴,而制定跟蹤騷擾法。此法於111年6月1日上路。但,到底跟蹤騷擾法樣態要如何認定?以及遇到了該如何因應?

怎麼樣的行為會構成跟蹤騷擾? 

       《跟蹤騷擾防制法》將跟蹤騷擾行為分成八種樣態:監視觀察尾隨接近歧視貶抑通訊騷擾不當追求寄送物品妨礙名譽冒用個資 如果基於性或性別有關的意圖,針對特定對象,違反其意願反覆、持續做出上述的行為之一,造成當事人心生畏怖、影響生活,就會構成跟蹤騷擾的行為哦! 

遇到跟蹤騷擾,怎麼辦? 

        若遇到跟蹤騷擾的行為,請直接報警!警察機關受理案件後,會啟動刑案調查,並對行為人核發書面告誡。而如果行為人兩年內又再有跟蹤騷擾行為,被害人可以自己或透過警察機關向法院聲請保護令 

一定要反覆做其中一種行為才算嗎? 

         不管是反覆、持續做出八種行為樣態之一,或者是做出上述數種不同的行為,例如遭到跟蹤,又收到訊息騷擾,導致生活不安,就適用《跟蹤騷擾防制法》。 

如果騷擾的是我的伴侶或者家人、朋友,這樣算是跟蹤騷擾嗎? 

        根據跟蹤騷擾防制法第3條第2項,對特定人之配偶、直系血親、同居親屬或與特定人社會生活關係密切之人,只要違反意願,反覆、持續做出法條列舉的行為之一,影響到日常生活,即便行為和性、性別無關,也算是跟蹤騷擾行為哦! 

違反跟蹤騷擾防制法,會有什麼罪責? 

        1.實行跟蹤騷擾行為者,依第18條規定,可處以一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科或併科新臺幣十萬元以下罰金。 

        2.如果實行跟蹤騷擾行為者,還攜帶凶器或危險物品,依第18條規定,可處以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科或併科新臺幣五十萬元以下罰金。 

        3.實行跟蹤騷擾者,如果又違反保護令,可處以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科或併科新臺幣三十萬元以下罰金。 

不服書面告誡的結果,可以怎麼做? 

         報案後,不論書面告誡有沒有核發,如果對於結果不服,可以在收到書面告誡的通知後十日內,向原本報案的警察機關,或者向其上級的警察機關來表示異議。 <以上內容經勵馨基金會同意轉載–一次搞懂跟蹤騷擾法重點整理篇>

性平調查申請
✥多元性別

 

多元性別的意義

性別的概念可以分兩個部分討論,第一種是「生理性別」,一般在英文詞上習慣用 sex 來表示。指的是個體在生理上的差異,這個差異主要指的是性染色體的差別及在性賀爾蒙分泌不同的差異。第二種是「社會性別」,英文上會以 gender 來表示,指的是一般人在心理 上認同自己屬於哪一個性別,或是在社會文化層面中認為個體該表現出的性別角色期待,以及社會賦予生理差異的社會文化意義。在傳統觀念中往往僅限於男女兩種性別區分,但隨著性別平權運動的推展,性與性別的樣態愈來愈多樣,不再受限於男女二元或是異性戀。
        「多元性別」(sexual and gender diversity)一詞即用於指稱個體的社會性別特徵、性傾向和性別認同等的所有多元性。在這多元性中,不同樣態的個體會用不同的詞語來描述自己和自己的性別身份認同,如跨性別(transgender)、女同志(Lesbian)、酷兒(Queer)…等等。在介紹多元性別族群前,我們先再進一步將性別從四個屬性,做更細緻的說明(請參照性別薑餅人圖例),這可以幫助大家理解何以性別有如此豐富的樣態。

 

  • 性別薑餅人
    性別薑餅人
  • 性別薑餅人四屬性
    性別薑餅人四屬性

 

 

1.生理性別(Sex)

        生理性別指的是一個人在生物學上屬於男性或女性,以基因性別(染色體是XY、XX或其他組合,或荷爾蒙相關的性別特徵)和解剖性別 (指生理構造上的性別,具備的內外生殖器種類)來判定。但,個體的基因與荷爾蒙在發展過程中,可能有各種不同的因素影響,致使其出生時可能兼具兩種性生殖器或特徵、或是缺乏某些性別發展激素。如,雙性人即出生時兼具兩種性構造。

2.性別認同(Gender identity)

        指個人對自我歸屬性別的自我認知與接受,亦即內在認為自己是男性或女性的感覺。跨性別者即是指出生時的指定性別與自我的性別認同不一致者。如自我之性別認同為女性,但出生時的指定性別為男性。性別認同與性傾向和生理性別三者之間不必然相關。

 3.性別氣質/性別表現(Gender expression)

        指個人通過行動、外貌來表現其,例如:陰柔或陽剛的特質。性別表現可以是男性化、女性化或中性化的任意組合。很多人的性別表現與社會對其性別的期待一致,而有些人則非如此。一個人的性別表現並不總是與其生理性別、性別認同或性傾向一致。

  4.性傾向(Sexual orientation/attraction)

        指的是一個人對另一個人在情感(精神面)與性慾(生理面)產生喜歡的感覺或是性的吸引力,與自己相同性別的人間互相吸引是同性戀,和不同性別的人有吸引力是異性戀,和兩種性別的人都有吸引力稱為雙性戀,對任何性別均不感興趣則為無性戀。性傾向與性別認同及性特徵不必然相關。舉例來說,小銘是「(1)我出生是男性,(2)我覺得我是男生,(3)我看起來大概7分陽剛3分陰柔,(4)而我喜歡男生。」

 

以上這四句話組合成小銘的樣子。你會發現過往的男性或女性一詞,其實很難描繪小銘的性別樣態。聰慧如你,應該也想到這四個軸向的交織排列組合後有多麼豐富的性別樣態。而且,不管看起來再怎麼匪夷所思的組合模式,都可能是這世界上活生生的人

 

想要多一點了解嗎?請點下方連結

 

<以上文章內容節錄自行政院多元性別權益保障種子訓練教材-«前言»、«多元性別族群相關人權公約及一般性建議簡介»;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讀專文-«多元性別─性別不是只有分男生、女生»、«同志諮詢熱線-認識同志»>

 


※一起解碼LGTBQIA+

 

 

為了更精確地描述對自己的性別身分認同,不同的性別認同族群發展出各式不同的名稱,而進一步認識這些稱呼,對於促進彼此的理解與尊重,將有實質的意義。接下來,我們就來看看這些英文字母代表的意思吧!

 

LGBTQIA+代表的意義

六0年代的美國,同性戀行為仍屬非法,也被視為一種精神疾病,萬一同性戀者身分曝光,可能丟掉工作、遭譴責為不道德,同時得面臨各種社會歧視與壓力;1968年,美國警察襲擊位於紐約的同性戀酒吧《石牆》(Stonewall),引發大規模抗議行動,引發各界重視,被視為同性戀平權運動的起源。在《石牆》酒吧內遭攻擊的族群,主要包括男同志、女同志及跨性別者,因此,同志性別平權運動後來也以代表這些族群的英文字首字,包括Lesbian、Gay、Bisexual及Transgender,統稱為LGBT平權運動。

隨著各種多元性傾向或性別認同的樣態增加,現在則從原本的LGBT增加至LGBTQIA+,其中「+」即代表持續增加中,讓更多不同性傾向、性別認同與性別氣質的族群,都能找到定義自我認同的方式。

以下即參考美國同性戀倡議組織「中心」(The Center)提出的定義,說明各英文字母所代表的意義:

 

L=女同志(Lesbian) 

身為生理性別女性,持續對其他女性有著身體及感情上的浪漫吸引力,即「女同性戀」;中文取其音譯諧音,又稱為「蕾絲邊」、「拉子」或「拉拉」等;不過,部分女同志可能更傾向於以「同志」(gay)或「女同志」(gay women)自稱。知名女同志包括美國脫口秀節目主持人艾倫狄珍妮(Ellen  DeGeneres)。台灣伴侶聯盟律師許秀雯、台北市議員苗博雅等人即為公開女同志。

 

G=男同志(Gay)

Gay這個詞在英文裡狹義的定義是單指男同志,或稱男同性戀。但其實只要對同性有著身體及情感上吸引力者,都可稱為gay,也就是廣義上泛指所有同性戀者。已出櫃的國際男同志名人多不勝數,包括英國歌手艾爾頓強(Elton John)、時尚大帝卡爾拉格斐(Karl Lagerfeld),國內則有台灣知名作家兼主持人蔡康永、音樂人陳建騏等人。

 

B=雙性戀(Bisexual)

雙性戀指同時對與同性或異性產生持久的身體或情感上吸引力,人們一生中可能會以不同的方式或程度體驗這種吸引力,雙性戀者也不需有過特定的性經驗才能被歸類為雙性戀。曾受訪談論且公開雙性戀傾向的名人,包括女神卡卡(Lady Gaga)、電影《暮光之城》(Twilight)女主角克莉絲汀史都華(Kristen Stewart)、台灣藝人曾雅雯、林辰唏、陳芳語等人皆是。

 

進一步了解請點下方連結

 

T=跨性別(Transgender)

跨性別代表出生時的指定性別(生理構造),與自我性別認同不符。狹義的跨性別定義為出生性別並非女性,但認同上是女性;或者出生性別並非男性,但認同上是男性。廣義來說,前述二者及非二元性別者(non -binary)皆屬之。

非二元性別可能有不同的認同,例如雙性別(Bigender的非二元性別者,其性別認同亦男亦女;半性別(Demigender,指性別認同是男女兩者某種比例的混合;性別流動 Genderfluid,指一個人的性別在不同性別間變換。像日本宇多田光明就公開說自己是非二元性別的,聲明希望人們用“They”此性別中性詞來形容自己。

跨性別是一種性別認同(Gender identity),和前面三者屬於性向(Sexual orientation)的L、G、B不同,也就是說,跨性別者可以是異性戀、同性戀,或雙性戀。有些跨性別者會使用荷爾蒙或性別重置手術來進行生理上的改變,但也有許多跨性別者並不會進行生理上的改變。

 

進一步了解請點下方連結

 

 

Q=酷兒/疑性戀(Queer/Questioning)

「酷兒」被用來形容「非二元性別(即非男或女)」、性別流動或性別不拘的族群,曾被視為帶有貶義的詞。至於疑性戀,則用來代表還在摸索或不確定自我性別或性傾向的人。

 

進一步了解請按下方連結

 

I=雙性人(Intersex)

雙性人指的是同時擁有男性和女性性徵的人,有些雙性人可能有完整的女性外觀,但身體內部或荷爾蒙分泌卻有男性的特徵;雙性人的生殖器也可能不明顯,例如看起來很像陰唇的陰囊,或大得有點像陰莖的陰蒂;也有一些雙性人的基因錯綜複雜,使得某些細胞擁有XX染色體,有些卻是XY染色體。

有些雙性人長大後可能會發展出單一的性別認同,而決定在生理構造上動手術擇一。有些雙性人一出生就知道自己的身分,有些則會在青春期、發現自己不孕,或死亡被解剖時等情況,才會發現。

 

進一步了解請按下方連結

 

 

A=無性戀(Asexual)

無性戀指的是對任何人的性吸引力都無感,或對性愛不感興趣的人。但就算不想跟別人發生性關係,無性戀者還是會想和他人建立親密的情感關係。

 

=未來還有很多可能性

+這個符號,是留給未來可能會出現的性別認同身分所使用,例如在LGBTQIA後,再加上字母P和K,P用於代表泛性戀(Pansexual)和多邊戀(Polyamourous);K則代表虐戀(Kink)。

  • 泛性戀:泛性戀的人,會喜歡有任何性別和性傾向的人。
  • 多邊戀(或多重伴侶關係):相較於一夫一妻制,多邊戀的人能同時跟1個以上的伴侶,擁有開放的性愛或戀愛關係,而且和出軌或濫交不同的是,參與這些關係的每個成員,都知道對方的存在,會同意、認可彼此的關係,並互相尊重。
  • 虐戀:虐戀代表喜歡有一點性虐待(BDSM,bondage-discipline、dominance-submission、sadism-masochism)的人,包括蒙眼、綑綁、支配與服從、虐待與受虐等行為,前提是,所有參與者都必須同意進行才可以,而且過程中要一直保持開放、良好的溝通,且事先就要設定一個安全字,任何一方想停止,只要說出那個安全字,另一方就要立刻停止該行為。

 

還是不知道自己是誰沒關係

看完了這麼多種性傾向和性別身分的介紹,還是覺得沒有一個適合您嗎?沒關係,性別是流動的,也就是說,不需要在這方面馬上決定自己是誰,或喜歡什麼。就算現在挑了一個身分介紹自己,也不代表就要「一試定終身」,如果發現自己變了,當然可以更換,甚至可以自己發明一個身分,或是完全不管這些標籤的規範。可別讓它成為限制您或他人的枷鎖喔!!!

《本文經Hello醫生網站授權同意轉載。全文請詳見:亞洲第一!台灣同志婚姻合法化!您該了解的LGBTQIA+》

 

 

 

 

 

 

 

 


✥活動分享